来源:无 发布时间:2021-01-18 16:42
湿地公园位于南二环路以南,209国道以西,大黑河以北,沙梁村以东,南临玉泉区政府、紧邻内蒙古大学新校区。湿地公园所处地势低洼、为天然的涵养水源地,因此湿地公园得天独厚的自然特征,完全符合因地制宜的原则,我们本着恢复湿地生态系统链,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以“生态观、生命观、生活观”为建园主旨,采用完善的生态设计方案,依托传统的草原历史文化为背景,塑造独具内蒙古特色的草原湿地景观公园,建造为首府城市净化空气天然“绿肺”工程。公园共占地约667公顷,湖面面积130公顷,是呼和浩特市委、市政府兴建的一座生态园林综合性公园,2005年开始投资建设,2007年9月正式对外免费开放。
公园景区分为:
(一)湿地景观区:位于公园的正北部,湖边绵延的芦苇荡,疏密有致,微风轻抚,跌荡起伏。游客可乘一叶扁舟,眺看烟波浩渺、聆听鸟鸣声声、闻芦香阵阵,体验远离城市的宁静与自然。沿湖岸建有象征着美好爱情的“海棠春屋”;有伴着细细的雨丝,沁人心扉、勾起游人屡屡思乡之情的“听雨轩”;有周围水气弥漫、植藤蔓生,以体现“茶文化”为主题内容的“春和茶榭”;有展示博大深厚酒文化的“秋明酒肆”;还有“芦汀花絮”、“荷花池”、“仿古长廊”等古朴典雅的意境小品景观。
(二)南湖风景区:位于公园的西南角,是整个湿地公园面积最大的一块水上活动区域。这里湖面开阔、波光粼粼、碧水蓝天,显示出秀美的水域景观。游船码头:从这里可以乘坐小舟遨游水上,任凉风拂面,欣赏鱼跃波涌、百鸟戏水的胜景;映波桥:木结构简约的风格构架,自然味道浓郁,高架上的斜拉索雄伟壮观,别具特色,站在桥头,岛上的亭台楼阁尽收眼底;观鸟区:以“百鸟回归”为主题,以人工放养为初始手段,鸟类回归自然为最终目的。设置观鸟区不但为水生动物、水生植物提供了优良的生存场所,也为多种珍稀濒危野生动物,特别是水禽提供了必须的栖息、迁徙、越冬和繁殖场所,更重要的是让更多的人来关注鸟类、关注其生存环境,加强了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三)渔业区:专为广大垂钓爱好者提供的休闲、娱乐、观赏、餐饮为一体的综合场所,不仅提高了水产品的附加值,而且引导消费,带动了产业的发展,同时能够保护和恢复自然资源。游客可以在这里享受碧波垂钓的闲情意趣,还可以品尝到各种烹饪手法的新鲜鱼品。鱼塘旁设有风格独特的小雅间,是游客们惬意的休闲驿站。
(四)草原风光区:这一景区的规划以蒙古族生活生产方式的展现,让人领略到内蒙古草原文化的内涵、风俗民情的特有魅力。这一区域的主要景点有:
1、跑马场:骑上骏马,在视野广阔的草地上奔驰,随着马儿的起伏,挥动双臂,呼唤着恬静的野鸟,他们会跟着你一起飞翔,你会真正找到另一种飞翔的感觉。
2、蒙兀广场:以造型简洁的七块浮雕画面内容展现了蒙古族人民雄浑、宽广的胸怀和性情直爽、热情好看的民族美德。浮雕从左向右依次叙述了蒙古民族从自然游牧到今天的现代化牧业生活方式的转变。浮雕中突出了对蒙古族的历史发展作出了卓绝贡献的伟大人物 — 成吉思汗,展现了千年风云人物的光辉风采。
3、文化图腾广场:在八根高四米多的汉白玉文化图腾柱上的篆刻着苍狼、白鹿、熊、鹰、天鹅、牤牛、树木等图腾形象反映了蒙古族图腾神化特有的风采,展示蒙古先民解释氏族来源,维系氏族团结的宗教祭祀等历史文化活动。
4、龙斯广场:在蒙古语中,水神被称为“龙斯”,蒙古族先民认为“龙斯”主宰着尘世上的一切水的来源,本广场的建立取其吉祥之意,象征着地域的风调雨顺。
(五)农业观光区:集农、研、游于一体的区域化布局,种植大面积的无公害蔬菜,专业化生产、标准化管理的新型农业观光区。通过开发具有观光、旅游价值的农业资源和农产品,把农业生产、现代科技、生态环境和游客参与农事活动等融为一体,强化生产过程中的生态性、趣味性、文化性、艺术性,为游客提供享受农趣的旅游机会。在这里我们准备了农机具、农事服饰、种子、种苗等等,让游客参与赶牛犁地、播种栽苗、浇水施肥、松土锄草等农事作业,体验农耕生活的乐趣。同时也增设了采摘、收获、加工、品尝等参与项目,让游客感受农业丰收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