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无 发布时间:2018-06-27 00:00
一、公园具体位置和交通路线
成吉思汗公园具体位置:呼和浩特市新城区成吉思汗大街两侧,东临展东路、西临呼哈铁路、北临北二环
乘坐交通工具:62路、80路、K7路、120路、地铁2号线
二、基本情况
成吉思汗公园占地面积为56万平方米,分为南、北两区,南区35万平方米,北区21万平方米,绿地面积42.8万平方米,水体面积3万平方米,绿地率76%,绿化覆盖率84%。
公园原址为采砂场,经多年开采形成深坑后改为东郊垃圾填埋场,1992年至2001年是呼和浩特市城市生活垃圾的集中填埋区。多年的垃圾堆积导致周边生态遭到破坏,植被面积不足5%,空气、水和土壤均受污染。为了改善环境,2008年,市委、市政府决定对此处进行生态恢复,建设为成吉思汗公园。2009年9月公园建成并免费对外开放。公园的落成既解决了原有垃圾填埋场搬迁难题,还将昔日污水横流、臭气熏天、蚊蝇肆虐的垃圾场变身为绿地布局合理、景观突出、植物群落丰富、精细化管理实施到位的城市综合公园。
在建设过程中,市属园林部门秉持着“节约土地、控制环境污染、保障生态安全”的理念,对城市废弃地进行生态修复。通过对垃圾进行堆体处理,并回填土方,依势固坡建园;以土方就地平衡为原则,充分利用原址高低起伏、沟壑纵横的地形,因地制宜、依势而建,创造出台地景观、下沉式广场、峡谷、涵洞等竖向变化丰富的园林景观。在绿化植物的选择方面,筛选适地植物,选用抗污染且根系发达的乡土植物稳定土壤,逐步恢复生态环境;兼顾文化内涵,体现人文意识,倾力打造出一处“以人为本、以绿为体、以水为线、以史为魂”的经典园林。
将城市废弃地改建成为生态公园,不仅改善了周边居民生活环境,还保护了生物多样性,对增加城市绿量、美化环境、提升城市品位都起着重要的作用。成吉思汗公园是我市生态节约型景观治理项目的典范,为城市废弃地改造提供了样本。2014年成吉思汗公园被授予“内蒙古自治区重点公园”称号,2016年,住建部为表彰成吉思汗公园在改善城市环境,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方面做出的突出成绩,授予成吉思汗公园“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三、园内主要景观节点介绍
(一)峡谷
位于公园北区的大峡谷是利用沙坑的自然高差建成的,取名为皓中峡。高耸的峭壁,巨大的岩石看似活灵活现,却并非自然山石,而是人工塑石。在施工工艺上首先采用钢筋建立龙骨及框架,然后在此框架上罩上细密的钢丝网,组成基本的峡谷结构,再抹上厚厚的水泥,最后喷上颜料、刻上纹路便创造出仿佛是经过多年的沧桑与剧变的天然大峡谷。峡谷内每个山峰的高度参差不齐,最高峰为19米,利用这样的高度,在竖向设计上采取多样化的处理方式,营造出巍峨的峰峦、飞流的瀑布、葱郁的植被、情趣的山石相溶与一体的别样景观。
(二)涵洞
连接成吉思汗公园南北两区的涵洞,南通南区的人工湖,北接北区的大峡谷,总长70米,宽15米,高度11米。涵洞采用马蹄形混凝土结构,洞顶覆土7米,为浅埋暗挖隧道,是园内的重点工程。涵洞内壁及顶面以蓝天碧草的草原风景画为装饰,展现了苍天白云、广阔草原、散落的蒙古包、勒勒车以及牛马羊群的景象。
(三)无障碍通道
168米长的大通道,是利用曾经车辆运送垃圾碾压形成的坡道改建而成。台阶中间穿插了无障碍坡道,为老人、儿童及残疾人士提供方便,体现了人性化的设计理念。
(四)湖区
成吉思汗公园“以水为线”利用人工湖、溪流等水景将南北两区相连,使亭台置于湖面、廊桥连接水体、栈道临水而建、汀步间或穿插、花卉点缀水面,打造出湖水清澈、小溪潺潺、芦苇飘荡的美好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