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民族政策宣传月活动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关于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的决定

来源:市园林建设服务中心 发布时间:2024-05-20 11:09   

三、在民族地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作模范

牢牢把握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内蒙古“闯出新路”的战略目标,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为维护国家生态安全、能源安全、粮食安全、产业安全、边疆安全多作贡献。

(八)牢记“国之大者”,把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构筑得牢不可破。全力打好“三北”工程攻坚战,因地制宜、因害设防、分类施策,坚决打好黄河“几字弯”攻坚战、科尔沁和浑善达克两大沙地歼灭战、河西走廊—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扛牢我国治理荒漠化主战场、防御沙尘暴主防线的责任。坚持科学治沙,推广库布其沙漠治理经验,推广磴口模式及光伏治沙模式等治理模式,创新机制调动好农牧民、企业等各方参与治沙的积极性。办好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讲好中国防沙治沙故事。坚持以水定绿、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突出“降水耗”导向,着力解决大水漫灌、地下水超采等问题。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精心组织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等重点工程,加强生态保护红线管理,落实退耕还林还草、退牧还草、草畜平衡、禁牧休牧,强化天然林保护和水土保持,推行草原森林河流湖泊湿地休养生息,完善自然资源监管体系,加强“一湖两海”等水生态综合治理,加强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在祖国北疆构筑起万里绿色长城。

(九)坚持守土尽责,把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构筑得坚不可摧。把维护国家政治安全摆在首位,严密防范、坚决打击境内外敌对势力的渗透破坏活动。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深化网络社会综合治理。深刻吸取重大安全事故教训,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完善安全监管机制。强化社会治安整体防控。统筹抓好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各领域风险防控工作,积极稳妥化解地方政府债务、地方金融机构、房地产风险隐患,坚决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的底线。推进新一轮深化法治领域改革。

(十)着眼培优增效,把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建设得势强劲足。坚持把发展现代能源经济作为重中之重,充分释放国家“矿藏粮仓”潜能。紧抓快干推进新能源大规模开发利用,加快实施新能源倍增行动,加快推进新能源大基地、装备制造基地和电力外送通道建设,统筹布局源网荷储,转变开发利用方式,拓展应用场景,提升消纳能力,推动新能源全产业链发展。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保障煤炭安全供应,大力发展煤基新材料及精细化工产业。加快推进“稀土+”协同创新,加强稀土资源保护性开发、高质化利用、规范化管理,做大做强稀土应用产业链,打造全国最大的稀土新材料基地和全球领先的稀土应用基地。加快落实国家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加大战略性矿产增储上产力度。

(十一)着力提质增量,把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得量大质优。持续做好“地、水、种和粮、肉、奶”的文章,不断扩大数量、提高质量、增加产量,努力打造国家的重要“粮仓”。稳步优化农牧业区域布局和生产结构,狠抓种业振兴,大力发展节水农业、生态农牧业,全面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打造若干特色农畜产品产业带,形成更多专业化、规模化的产业集群。抓好农畜产品精深加工和绿色有机品牌打造,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让更多“蒙字号”农畜产品走进大市场、卖上好价钱。健全完善农企利益联结机制,积极推进“三变”改革。

(十二)坚持登高望远,把国家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打造得巍然蓬勃。深度参与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科学统筹通道、口岸和平台规划建设,持续提升各类开放平台功能作用。明确重点口岸功能定位,完善配套基础设施功能,提升智能化水平,增强口岸承载能力和集疏运能力。大力发展泛口岸经济,推动中欧班列扩容提质,积极培育外向型产业,推动“经济通道”向“通道经济”转变,推动“过路经济”向“落地经济”转型,促进口岸和腹地联动发展。深化与俄罗斯、蒙古国有关方面在教育、医疗、科技、生态等领域的合作,加强民间交往交流。

(十三)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全力做大经济总量、提高发展质量。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导向,完善绿色低碳政策和市场体系,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积极推进区域碳中和市场建设,加快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步伐,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转化通道,全力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着力优化经济布局,围绕人口布局进一步优化区域布局、城镇布局、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布局以及生态建设布局,构建规范有序、张弛有度、循环通畅、充满活力的发展格局。加快优化产业结构,立足能源产业优势、战略资源优势、农牧业优势,大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因地制宜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推动有色金属产业高质量发展,积极发展数字经济和现代服务业,做优做强文旅产业,提升产业体系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水平,探索资源型地区转型发展新路径,加快构建体现内蒙古特色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强化科技和人才支撑,深入推进“科技兴蒙”行动,加强创新平台建设,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加强政银企合作,用足用好各类金融政策,推动金融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加快补齐发展短板弱项,着力恢复和扩大消费,增强国有企业效益和活力,鼓励和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出台支持蒙东地区高质量发展政策性文件,推进蒙东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加快理顺开发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提高产业集约集聚发展水平。

四、在边疆民族地区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上作模范

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补齐民生短板,增进民生福祉,让各族人民实实在在感受到推进共同富裕在行动、在身边。

(十四)多措并举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全面落实就业优先政策,完善重点群体就业支持政策体系,精准有效实施减负稳岗扩就业各项政策措施,强化就业兜底帮扶。完善创业政策,优化创业环境,鼓励和支持更多劳动者成为创业者。健全工资合理增长机制、最低工资标准调整机制和工资支付保障机制,动态做好“清欠”工作。学习推广“千万工程”经验,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和舍饲圈养,改善牧区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农牧民持续稳定增收。改进和完善以工代赈、筹资投劳、生产奖补、劳务补助等机制,让群众以更加强烈的主人翁意识积极参与资源开发、农田水利、城镇建设、防沙治沙等各项建设。

(十五)办好教育医疗养老事业。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在组织领导、发展规划、资源保障、经费投入上加大力度,着力缩小教育的城乡、区域、校际、群体差距,推动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积极推进数字教育,围绕经济社会发展所需培育更多高素质人才。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加强县级医院综合能力建设,推广“互联网+医疗健康”,完善分级诊疗制度,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确保群众看得了病、看得起病。大力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完善社区适老化改造,发展符合农村牧区实际的乡村养老服务,健全养老社会化服务体系,针对不同老年人群体分类提供养老保障、生活照料、康复照护、社会救助等适宜服务,推动实现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

(十六)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推动参保扩面,积极推进社保关系转移接续。精准落实各项救助政策,加大群众突发性、紧迫性、临时性基本生活困难救助力度,加强农村牧区留守儿童、妇女、老人以及城市困难群众关爱服务,实现困难人群帮扶救助全覆盖。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健全防止返贫监测机制,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减轻家庭生育养育教育负担,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

五、在兴边稳边固边上作模范

坚持强边、安边、固边、富边、睦边一体推进,促进边境繁荣发展、边民团结幸福、边防安全稳固,坚决守好祖国“北大门”、首都“护城河”。

(十七)加快推进边境地区建设。巩固党政军警民合力强边固防局面,提高边境防卫管控能力。加强国防教育,深化双拥共建,促进军政军民团结。着力解决边境地区人口“空心化”问题,研究出台差异化和精准化的补贴政策。推进“数字边防”、“智慧边防”建设,实现人防、物防、技防有机结合。深入实施“水电路讯”基础设施军地一体化建设三年行动,提高沿边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和重大基础设施保障水平。扶持边境旗市优势特色产业发展,推进兴边富民行动中心城镇建设。

(十八)着力提升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基层治理的工作体系,规范苏木乡镇、嘎查村两级组织运行,完善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平台。实施培育发展社区治理多元主体工程。加强社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和志愿者队伍建设,健全社区工作者权责清单和薪酬保障机制。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推广运用“多多评”等智能治理平台模式。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化发展“浦江经验”,大力推行信访代办制,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